2021.07.03
阅读量:
为了深入贯彻学校质量战略,实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特质与实现途径,夯实计算机基础教育对分院各专业教学的支撑,西安欧亚学院MILAN.COM米兰体育(中国)科技公司张迪、徐以美、曹茸、赵向梅、陈宏五位老师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姜学锋主任带领的团队共赴北京进行调研。走访了三所高校、四家出版社、两家在线教育平台。
此次调研给分院学科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思路,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学习经历。
走访了三所高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分别学习了这3所全国顶尖学府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实训课虚拟实验平台、标准化课程及学生助教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过程与成效,为构建分院平台课体系及平台课对专业课的支撑具有很好的榜样和借鉴意义。
清华大学郑莉教授教学团队的标准化教学资料,不仅很好地传承了课程特色,也极大的帮助了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标准化的助理管理机制,既让助理能力得到最大程度提升,也让老师更专注于教学引导者的角色。
与清华大学郑莉教授教学团队交流课程教学方案
由此,在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的资料与管理流程,让课程团队的每一位教师能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快速开展工作,有利于传承与创新。
清华大学分享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演变
清华大学谌卫军老师分享教案设计
调研团队与清华大学老师合影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李文新院长讲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5个阶段,从学生参与竞赛到国外课程引进,到学生系统能力、算法能力的提升、再到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课程的加入,一直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为完善分院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及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各专业的支撑起到指导作用。
调研团队与北京大学老师
交流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构建
北京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对不同专业大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支撑做到了极致,对分院平台课体系的构建、专业基础课对专业核心课的支撑均起到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北京理工大学通过动画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完成实验课的可视化演示和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程序编译过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这些均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改革,我们一直在路上。
调研团队与北京理工大学老师交流
走访了4家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几乎所有出版社都在用实际行动阐释高质量教育:学生喜欢的教育,给用人单位培养需要的人才。教材持续产教融合,由高校、企业和出版社合作,从读者角度出发,在教材中体现课程思政,满足课程、教材、学生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考虑应用场景。
将会出现更多立体化教材:包括微课版教材、慕课版教材、移动学习版教材、AR/VR版教材、翻转课堂版教材、配套在线实训系统的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交流
人民邮电出版社交流
电子工业出版社交流
走访了2个在线教育平台:
学堂在线和爱课程。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课下多次学习和拓展学习提供了有利支撑,为信息化的手段保留了教与学的痕迹,为专业评估提供了详实资料。可以驱动教学管理,在线教育可以提供的服务也在随着需求持续变革。
学堂在线交流
爱课程交流